谷银观点

谷银基金行业月度简报 | 高端制造板块

2018-10-08 投资部 孙钢德 杨璐宁 孙嘉晨 阅读

 高端制造板块

政策、知识、技术

我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攻坚和行业的进取,当然更离不开政府政策的引导和支持。近年来,随着自动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突破,我国机器人产业迎来迅猛发展。其中,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和市场增速已经居于世界前列,我国连续五年成为工业机器人最大应用市场;服务机器人发展处于领先位置,市场需求正在不断扩大;特种机器人正在加速应用拓展,未来市场潜力无限。

目前,创新型企业正在不断涌现,技术攻坚任务正在有序进行,核心部件国产化趋势愈发明显,这些都离不开政府政策的重视和支持。与此同时,随着市场规模和应用的不断拓展,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到机器人制造领域,产品标准、行业规范、检测认证、企业竞争等制度建设也成为当务之急,这同样需要政府政策给予引导和疏通。

长期以来,国家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政策,对机器人相关的智能产品、技术企业和制造行业进行扶持,来鼓励机器人企业和行业的发展。

近几年主要政策综述如下:

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提出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行动纲领。

该纲领指出,面对正在发生的全球制造业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重大变化,我们建设制造强国的任务艰巨而紧迫:要“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智能制造装备和产品;组织研发具有深度感知、智慧决策、自动执行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增材制造装备等智能制造装备以及智能化生产线,突破新型传感器、智能测量仪表、工业控制系统、伺服电机及驱动器和减速器等智能核心装置,推进工程化和产业化”;在机器人领域,要“突破机器人本体、减速器、伺服电机、控制器、传感器与驱动器等关键零部件及系统集成设计制造等技术瓶颈”。

2011年3月颁布的“十二五规划”提出,我国要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

规划提出,要提高装备制造行业智能化水平,将高端装备制造作为未来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企业技术进行改造,加快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和设备。

2011年12月国务院制定工业转型升级规划(2011-2015),为提升工业控制的集成化、智能化水平,要发展相关支撑技术和产品,如“分布式控制系统、可编程控制器、驱动执行机构、触摸屏、文本显示器等”。

2012年7月国务院制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在属于高端装备制造的智能制造装备领域提出“重点发展具有感知、决策、执行等功能的智能专用装备,突破新型传感器与智能仪器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等感知、控制装置及其伺服、执行、传动零部件等核心关键技术”。

2012年5月工信部制定《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规划》,提出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是当前需要优先发展的五大高端装备制造业之一。未来将围绕感知、决策和执行三个关键环节,突破“新型传感、高精度运动控制、故障诊断与健康维护等关键技术,大力推进智能仪表、自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关键执行和传动零部件的开发和产业化”。

2012年6月工信部和中国工程院制定《“数控一代”装备创新工程行动计划》,将可编程控制器、人机界面、控制软件、变频器、伺服驱动、节能电机等自动化技术被作为重点开发对象,并提供政策补助;目标在2020年实现纺织机械、塑料及橡胶加工机械、中小型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印刷机械、包装机械、食品加工机械、制药机械等领域装备数控化率70%。

2013年12月工信部在《关于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中为推进工业机器人产业发展,提出“开展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设计、制造、试验检测等核心技术研究,攻克伺服电机、精密减速器、伺服驱动器、末端执行器、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技术并形成生产力”。

2013年2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修订后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将大量的工业自动化领域系统和装置列入鼓励类,与发行人相关的有“伺服电机及其驱动装置、点数在512个以上的可编程控制器、智能化工业自动检测仪表与传感器、机器人及工业机器人成套系统”等项目。

2011年6月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商务部和知识产权局将工业自动化作为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技术产业化重点领域。

另外,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和工信部自2011年开始每年组织实施智能制造装备发展专项,其中2013年重点支持“重点领域发展数字化车间、核心智能测控装置的研发与创新、智能技术和智能制造系统在国民经济重点领域的示范应用”等,鼓励智能装备制造和使用单位申报项目,并安排研发补助资金。

根据机器人的应用环境及我国机器人的自身市场现状,中国电子学会将机器人分成工业机器人、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三类。其中,工业机器人是指面向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机器人,在工业生产加工过程中通过自动控制来代替人类执行某些单调、频繁和重复的长时间作业。

工业机器人被认为是智能制造的重要基石,但国产机器人和芯片产业其实存在相似制约,即对外依存度高、缺乏核心技术,阻碍我国智能制造的发展。在近日召开的第五届中国机器人峰会上,工业机器人如何突围成为大家探讨的重点。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产销需求预测与转型升级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机器人销量8.7万台,同比增长26.9%,快于全球增速15.9%,占全球销量的30%。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年销量11.1万台,同比增长27.59%,增速连续三年扩大。

机器人面临核心技术难题

我国机器人市场增长迅猛,到2020年预计销量将达到20万台。去年1月26日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重点领域技术创新路线图(2017年版)提出到2020年,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市场占有率达到50%以上,关键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50%以上。

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屈贤明说,现在问题的关键就是要吸取芯片发展滞后受制于人的教训,力争到2020年基本解决机器人关键零部件依靠国外的这么一个瓶颈。

工业机器人产业的确面临井喷的趋势,但这种井喷必须依靠自主零部件和集成技术的提升才能解决目前供给不平衡不充分的困境。关键零部件这几年虽有突破,但电机、主轴等高端部件仍大量依靠进口。

香港科技大学教授李泽湘认为,机器人核心零部件一直是困扰国产机器人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如何突破这个瓶颈,使国家机器人特别是工业机器人产业得到快速稳定发展,是所有机器人领域从业者的一个梦想,也是一个长时间的追求。

机器人为何那么重要

机器人是装备行业实现智能制造的关键,甚至是核心装备。智能装备的核心其实就是智能机器人,机器人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支撑。

机器联网是智能制造的基础,但到2017年底,企业的机联网只有39%,特别是中小企业联网比例更低。浙江省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毛光烈说,中小企业离全面实现智能制造的要求尚远,真正实现数据化制造,把整个企业大数据全打通的企业实际上很少。一些大企业也不过是在一些二级分厂、部分车间实现了自动化、智能化生产。中小企业完成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化整线改造的更少了,因此在中小企业大面积推广智能制造,确实是待破解难题。

工业机器人是制造系统中最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随着制造系统中人力占的比重越来越小,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速度明显跟不上推进的力度。

“要加快我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的发展,这个产业发展当中核心的是工业机器人。”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委员朱森第说,工业机器人是最重要的智能制造装备,制造当中各个环节都要用到机器人。可以说,没有机器人,智能制造的系统是难以实现的。

机器人应该为智能制造提供强大的支撑,但是机器人技术本身面临很大的挑战。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丁汉认为这种挑战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传感器技术,二是大数据技术,另外一个就是人工智能技术。如果没有核心传感器技术,没有核心软件技术,机器人发展很可能原地踏步。

一般认为,工业机器人的关键零部件主要有七大类,实现关键零部件自主化主要依靠众多专注细分领域的专精特企业,特别是已经解决了资本和技术原始积累的民营企业。

屈贤明说,机器人制造商和机器人产业园,盲目追求产业链完整的做法是一个误区。机器人关键零部件还是应该交给那些专精特的专业厂大批量生产,这样才能保证质量和低成本,希望大家不要盲目一哄而上,避免市场恶性竞争。机器人产业在中国要成气侯,必须下决心解决核心零部件和元器件的问题。

前30年发展当中,机器人产业并没有形成市场规模,总结其中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做好未来30年的发展能够提供借鉴。

朱森第认为,2015-2025年这十年是国家机器人产业的跃升期,到2016年国产机器人市场占有提升到33%,已实现三分天下有其一。对这十年跃升期,国家从基础技术、共性技术到关键部件到整机以及未来机器人产业在整个市场中的占有率都做了安排部署。他认为,下一个十年将进入追赶期,到2035年之前,如果产业能够在核心技术的掌握上,在关键部件的产业形成上,在主机各行各业应用领域扩充上解决好相关难题,机器人产业就能够发展得更加健康。

从实际来看,我国在高科技领域与世界处于跟跑、并跑和领跑“三跑”并行阶段。在机器人领域,国外仍然有值得学习之处,但中国也有自己的优势。有专家表示,中国拥有庞大的市场,未来中外应该共同努力,再创国际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奇迹。

热点、趋势、动态

近年,随着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工业领域“机器换人”现象普遍,工业机器人市场与产业也因此逐渐发展起来。由于中国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已经从10年前的18200元飙涨至56399元,高成本劳动力施压下,利用工业机器人转型智能制造成为发展趋势,也是中国制造业的重大战略之一。

目前,机器人产业正在全球范围内加速发展,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仍然以两位数大幅增长,2018年,突破230万台,其中,140万台在亚洲,占比超过一 半。

自2013年以来,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消费国。2014年消费5.6万台机器人,同比增长超55%,占全球总消费量的1/4,相较于2006 年的5800台,猛增近10倍。2015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为6.85万台,同比增长19.9%。2018年我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10万台。

工业机器人由机械本体、控制系统、驱动与传动系统和传感器组件等基本部分组成。是应用于工业领域的多关节机械手或多自由度的机械装置,能自动执行工作,靠自身动力和控制能力来实现设计功能的装置。机器人的主体为机座和执行机构,主要包括臂部、腕部和手部,有的带有行走机构。既可接受人类指挥,也可按照预先编排的指令程序运行,先进的工业机器人能够根据人工智能技术制定的原则纲领行动。

自20世纪60年代初机器人问世以来,机器人技术经历了不断的发展,已取得了实质性的进步和成果。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提高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应用机器人,有利于提高材料的传送、工件的装卸、刀具的更换以及机器的装配等自动化程度,从而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加快实现工业生产机械化和自动化的步伐。

(2)改善劳动条件、避免人身事故 在高温、高压、低温、低压、有灰尘、噪声、臭味、有放射性或有其它毒性污染以及工作空间狭窄等场合中,用人直接操作是有危险或根本不可能的。而应用机器人即可部分或全部代替人安全地完成作业,大大地改善工人的劳动条件。同时,在一些动作简单但又重复作业的操作中,以机器人代替人进行工作,可以避免由于操作疲劳或疏忽而造成的人身事故。

(3)减少人力,便于有节奏的生产应用机器人代替人进行工作,这是直接减少人力的一个侧面,同时由于应用机器人可以连续地工作,这是减少人力的另一个侧面。因此,在自动化机床和综合加工自动生产线上目前几乎都设有机器人,以减少人力和更准确地控制生产的节拍,便于有节奏地进行生产。

目前,世界上有百万多台工业机器人正在各种生产现场工作;在非制造领域,上至太空舱、宇宙飞船,下至极限环境作业、日常生活服务,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已拓展到社会经济发展的诸多领域;传统制造领域,工业机器人经过诞生、成长、成熟期后,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自动化装备。

汽车行业仍是主要应用领域,工业机器人在国内的应用以汽车以及电子工业居多,此外还有橡胶塑料、军工、航空制造、食品工业、医药设备、金属制品等领域。从应用行业看,汽车行业依旧是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最大的消费行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位居第二位,金属制造行业位居第三位。

(1)热加工生产中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铸造生产中应用广泛,涉及铸造、喷砂处理、喷丸清理及铸件运输等几乎所有环节。

工业机器人在铸造生产中所完成的基本功能包括:从机器的工作区域取出铸件;依次将铸件移送到检测位置,进入冷却装置;放入切边机的压模中;从压模中拿走,分 放在包装箱中;将芯放到铸造砂型中并浇注金属。用于铸造生产中的工业机器人应具有特殊的结构形式,以防止周围介质的作用;如控制柜、控制台、导轨以及摩擦表面的密封,将控制系统布置在独立单元中等。铸造生产中的工业机器人正朝着运行的快速性及可靠性方向发展。

(2)冷加工设备中的工业机器人。工业机器人在锻压设备生产中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用于曲柄压力机、模压曲柄弯管机、螺旋压力机等。

在锻压生产中应用的工业机器人,其基本功能包括:从规定位置夹持毛坯;移送到工作位置;从一个位置转放到另一个位置(其中包括转动);取下成品件并将其放到包装箱中;抓放废料;发出控制机器人技术综合装置的指令等。

(3)金属切削机床用的工业机器人。在柔性生产单元、柔性制造系统中,采用工业机器人辅助生产是最有成效的方法。目前,具有基本组合模块结构的金属切削机床用工业机器人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金属切削机床用的工业机器人所完成的基本功能包括:在机床工作空间内安装事先已经定向的毛坯;从机床上取下零件并放入包装箱(贮料器)中;必要时翻转零件, 清洗零件及夹具的基准面;控制装置发出工艺指令;检测零件等。当采用辅助装置和坐标循环台、升降平台等机构时,可以扩大工业机器人的功能。

(4)装配用工业机器人。在装配生产中的工业机器人,既可为自动装配机服务,又可直接用来完成大批量零件装配作业。

装配作业包括堆垛、拧螺丝、压配、铆接、弯形、卷边、胶合等。为实现工业机器人操作必须保证基本功能的实现:如在垂直方向上手臂应该能作直线运动;机器人结 构在沿垂直轴方向上要有足够高的刚度,能够承受在装配方向上产生相当大的作用力;机器人有补偿定位误差的可能性,即结构的柔顺性,如依靠在垂直于装配基本方向的平面上结构的柔顺性;工作机构能作高速运动。当考虑上述基本功能要求时,装配工业机器人合理的结构应该是带有在水平面上铰接的工作手臂,并具有垂直 行程的工作机构。工业机器人的承载能力不应超过极限值,并且,机器人应具有很灵活的、较大的工作空间以及紧凑的结构。

(5)金属电镀设备用的工业机器人。金属电镀设备用的工业机器人主要用于在电镀槽上的服务及涂漆作业。涉及的应用领域包括:电镀法涂层、化学法涂层、阳极机械法在零件上涂层等。目前,提高金属电镀机器人操作机的移动速度、提高电传动的劳动生产率、减少金属消耗量、减少生产过程所占的工作面积等是该类工业机器人的发展方向。

同样,在工业机器人研究领域,学者们正朝着模糊控制、智能化、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高精化、网络化及自我完善和修复能力等方向进行研发。

(1)模糊控制和智能化。模 糊控制是利用模糊数学的基本思想和理论的控制方法。对于复杂的系统,由于变量太多,用传统控制模型难以正确描述系统的动态,此时便可以用模糊数学来处理这些控制问题。未来机器人的特点在于其具有更高的智能。随着计算机技术、模糊控制技术、专家系统技术、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和智能工程技术等高新技术的不断发 展,工业机器人的工作能力将会突破性的提高及发展。

(2)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工业机器人的组件及构件实现通用化、标准化、模块化是降低成本的重要途径之一。

(3)高精化。随着制造业对机器人要求的提高,开发高精度工业机器人是必然的发展结果。

(4)网络化。目前应用的机器人大多仅实现了简单的网络通讯和控制,如何使机器人由独立的系统向群体系统发展,使远距离操作监控、维护及遥控是目前机器人研究中的热点之一。

(5)自我完善和修复能力。机器人应该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才能更好地避免因为突发状况导致的生产停顿。当出现错误指令时应该自己进行报警或调试;当元器件损坏时可以自我进行修复。

技术实力与全球差距明显

另外,据数据统计在工业机器人产业全球重要专利申请人中,日本的安川电机公司和发那科公司分别以5823项4512项专利申请位居全球前两 位,abb(2231项)三星(2016项)日立(1907项)三菱(1823项)丰田(1780项)精工爱普生(1714项)松下(1624项)富士通 (1549项)本田(1343项)东芝(1193项)索尼(999项)库卡(889项)和西门子(784项)等公司紧随其后。

在这前十五位全球重要申请人中,日本企业占据了11席,可见目前日本在工业机器人领域具备雄厚的研发实力,在专利技术方面的竞争优势明显全球相关专利申请量Top15的排名中,中国国内专利申请人无一上榜,表明目前中国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之间的技术实力差距明显。

可见,我国工业机器人的核心零部件要想从本质上获得突破,都需要付出更多的耐心和投入,尤其是减速机,期待越大,压力越大,同时前景也可观。

上市公司/标杆企业分析

国内减速器近期多次获得大额订单,表明国产减速器逐渐得到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的认可。2016年以来,随着机器人需求的大幅增加,国产减速器在技术上不断成熟,国产工业机器人企业考虑降低成本等方面的考虑,开始逐渐开始认可国产的减速器。2018年1月,埃夫特、上海欢颜从南通振康分别购买了3000台和15000台RV减速器;3月份,双环传动与埃夫特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约定埃夫特将在双环传动采购10000台RV减速器;2018年5月,伯朗特与中大力德签订迄今为止最大的RV减速器战略框架合同,约定在2019年12月前采购不低于30000台 RV 减速器。

【上海机电】

公司发布2018年中报,上半年实现收入103.08亿元,归母净利润6.54亿元,业绩符合预期。公司核心逻辑包括:

1)中国是全球最大电梯市场,增速放缓但仍能保持增长,在具备核心技术优势的“制造+服务”模式下公司市场地位有望不断加强;

2)联手日本纳博布局的精密减速器业务前景光明,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3)集团层面对机器人等先进制造领域的多维布局有望形成发展合力,在手现金充沛保证长期竞争力。

  精密减速器是机器人三大核心零部件之一,据IFR数据近年日本纳博精密减速器全球市场份额保持60%左右。公司联手日本纳博分别合资成立了纳博精机(负责生产精密减速器,公司持股33%)、上海纳博(负责中国区销售,公司持股51%),我们认为公司能够依托全球一流合作平台,抓住中国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的历史机遇,随着纳博精机产能提升和上海纳博国内市场开拓,机器人精密减速器业务发展前景光明,有望增厚公司业绩。

【双环传动】

公司目前是全球生产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齿轮散件专业制造企业之一,已形成涵盖乘用车、商用车、非道路机械、电动工具等多个领域门类齐全的产品结构。在产业升级的大趋势下,公司与时俱进,主营业务上向自动变配套齿轮积极转型;同时依靠自身优势开辟新战场,大力布局RV减速器业务,在未来有望厚积薄发。

全球市占率加速提升,分享自动变市场红利:

目前自主品牌的自动变渗透率为30%左右,仍有很大提升空间,在自主品牌逐渐崛起的背景下市场存在巨大增量。公司业务转型及时,基于几十年的专业化齿轮制造积累,形成了行业巨头客户群,产品质量得到全球认可,将持续分享自动变市场红利。

公司与采埃孚的深度合作也标志着公司国际外包业务的进一步加速,此次合作的示范性作用将助力公司在自动变齿轮的国际市场中形成较强的竞争力。

技术与产能并举,RV减速器业务志在必得:

我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处在爆发前夕,作为核心零部件之一的RV减速器未来三年的市场空间将达到50-70亿元。公司自2013年开始正式研发RV减速器,实行技术与产能并举的发展路线:一方面对研发大力投入,通过高标准严要求精心打磨产品。在过去5年中国家课题、专利、奖项的认可,以及包括埃夫特在内的机器人龙头企业的订单,都印证了公司产品过硬的技术实力;另一方面,公司加速扩产,RV减速器初期即可形成6万套/年的产能,在国内厂商中已位居前三。在保质又保量的前提下,公司与国内厂商相比竞争优势较为明显,RV减速器业务有望脱颖而出。

【秦川机床】

致力于打造“3个1/3”业务,2017年实现稳健发展。公司主要有三大业务板块;一是“机床+工具”,产品包括齿轮加工机床、车床及加工中心类、螺纹磨床、刀具类等,2017年实现营收17.5亿,占总营收比58.3%,同比增长22.4%;二是“零部件+仪器仪表”,产品包括机器人关节减速器、特种齿轮箱、汽车零部件、滚动功能部件、精密齿轮、精密铸件等,2017年实现营收6.5亿,占总营收比21.6%,同比增长20.4%;三是“贸易+其他”,服务包括数字化车间和系统集成、机床再制造及工厂服务、供应链管理及融资租赁等,2017年实现营收6.0亿,占总营收比20.1%,同比下滑17.8%,主要为贸易业务减少影响所致。公司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发展,利于打造具有秦川独特优势的精密复杂机床工具产业生态系统,营收有望持续稳健增长。

机床出货量位居前三,高端需求空间广阔。公司是中国机床工具行业的龙头企业,规模位列前三,2017年机床类产量达9509台,同比增长19.9%,而同期行业的产量是下降的,公司逆势上扬,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国内机床工具行业自2011年达到历史顶点之后,消费市场呈现“消费总量减少,消费需求升级”的新特征。2017年前三季度我国数控金属切削机床产量达18.91万台,产量数控化率为32.7%,而发达国家的平均值在70%以上,机床消费的需求升级将带动我国机床数控化率进一步提升;再者,目前我国高端数控机床国产化率不足10%,进口替代空间广阔。

机器人关节减速器产品为新亮点,市场空间大。经过5年多的技术研发,机器人关节减速器项目取得新进展,截至2017年末,公司已开发了BX-E/C/F/RD等四大系列共18种型号85种规格的产品,2018年计划产能达到2.2万台/年。《中国制造2025》大力发展以高档数控机床和工业机器人为代表的智能装备,深入推进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这一历史进程必然要求以精密减速器为代表的关键基础零部件产业尽快走向高端。2017年我国工业机器人产量为13.1万台,同比增长80.9%,预计未来几年将维持高速增长,精密减速器占工业机器人成本的30%以上,每年至少有几十亿元的市场空间。再者,机器人RV减速器国产化率不超过5%,国内企业进口替代空间很大。

【中大力得】

公司发布2018年半年度报告,2018H1实现收入2.78亿元;归母净利润0.36亿元;扣非净利润0.26亿元。

毛利率下降和费用率上升拖累扣非业绩。受益于公司上半年获得的963万元的上市补助,公司净利润实现了增长,但是扣非利润下滑,主要是毛利率下滑和费用率上升拖累。2018H1公司综合毛利率29.91%,同比下降1.71pct,其中减速器毛利率39.64%,同比下降3.44pct;减速电机毛利率27.19%,同比下降1.01pct。管理费用率10.18%,同比上升0.76pct;销售费用率6.23%,同比上升1.4pct。

减速电机平稳增长。公司上半年减速电机实现收入2.05亿元,同比增长18.27%,公司减速电机面向下游众多行业:包括食品、纺织、木工、包装、叉车、食品、农牧、医疗机械行业,其国产化率较高,公司优势突出市占率较高。总体来看,减速电机收入平稳增长。

静待减速器放量。公司上半年减速器实现收入6642万元,同比增长18.10%。减速器工艺要求高、投入大和进口产品价格高企的矛盾,对于上下游的零部件和本体企业都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短期来看,外资品牌减速器产能受限,交货期延长,影响本体企业的放量,长期来看,到2020年减速器的供需矛盾将越发突出。在供需矛盾和两难选择下,国内减速器企业迎来机遇,产品不断被下游客户接受,产能和销量都处于快速释放中,我们认为未来从低端到高端、本体+零部件抱团将成为减速器企业快速发展的选择路径。公司与伯朗特的3万台减速器的合同大单,对于公司意义重大,借助下游本体企业的放量,公司的减速器业务有望快速突破,实现快速的放量。

【昊志机电】

传统电主轴业务承压,优化产品结构有望助力业绩企稳。2017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出现同比减少,当期出货量为14.72亿部,同比减少0.1%。随着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下滑以及部分高端智能手机后壳开始采用玻璃,设备端的钻攻中心、加工中心等金属加工机床市场需求开始下降,从而影响公司电主轴业绩;2017年公司电主轴业务占主营收收入的比重由上半年的79.09%下降至74.09%,传统电主轴业务面临承压。在这一背景下,公司通过发行定增及外延并购等方式不断优化主轴业务产品结构,目前车床、磨床主轴产品均已实现小规模销售,未来有望促进公司主业企稳。

围绕机床实现横向拓展,产品序列不断完善。公司在立足主轴业务发展的同时,还着眼于高端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品向数控机床等高端装备的其他核心功能部件领域横向扩张。其中,公司转台业务已实现批量销售,2017年实现营业收入2716万元,同比增长42.98%,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为6.11%。同时公司通过研发不断拓展新的产品,2017年研发费用为4460万元,占营收比重达10%;目前公司储备项目丰富,木工电主轴方面已取得5项实用新型专利,直线电机方面已取得6项实用新型专利,未来有望为公司业绩的持续增长增添动力。

机器人减速器市场空间大,国产化已到“临界点”,公司将充分受益。

我们预计2020年国内机器人销量将达23万台,对应减速器需求量约115万台,市场规模约42亿元;随着国内减速器性能与国外差距不断缩小、部分企业已实现小规模量产、外资减速器品牌被倒逼降价,减速器国产化已到“临界点”。公司已逐步切入机器人减速器领域,在谐波减速器方面已取得2项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并有9项发明专利(其中5项处于实质审查阶段)、2项实用新型专利正在申请过程中。

目前公司的谐波减速器产品已交由意向客户测试,从测试客户的反馈情况来看,测试情况良好。随着机器人减速器国产化进程的启动,公司业绩增长有望充分受益。





个人用户登录 机构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会员注册
注册类型: 个人 机构








发送验证码

找回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邮箱绑定
更换手机


委托人权限登录

由于个人隐私既客户权限问题请点击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查看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