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银观点

谷银基金行业月度简报 | 人工智能板块

2019-03-22 汪杰 阅读

政策、知识、技术

2019年新春刚过,包括成都、浙江在内的多个省市相继出台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规划,着力加大智能芯片、智能传感器等基础层技术攻关与资金支持,加快培育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和领军企业。

另外,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推进办公室召开了2019年工作会议。科技部党组书记、部长王志刚在会议上宣布,为进一步加强人工智能相关法律、伦理、标准和社会问题研究,深入参与人工智能相关治理的国际交流合作,规划推进办公室决定在新一代人工智能战略咨询委员会基础上成立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围绕可持续发展、经济民生等重大需求,扩大应用示范,结合区域优势和特点,建设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

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将建

2019年1月7日,门头沟区“两会”上公布了门头沟将在新首钢协作区建设北京市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的最新消息。人工智能产业园位于门头沟区新城的长安街西起点,毗邻轨道交通S1线栗园庄站。占地54.87万平方米,计划2020年开工建设,总投资约90亿元。首都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园的建立,也标志着我国人工智能产业进一步加快布局,紧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步伐。

第四次工业革命来临 政策助力人工智能快速发展

历经三次工业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即将到来, 每次工业革命都代表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生产力的解放。而人工智能对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帮助尤为显著,其中,中国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劳动力不足通过AI芯片、计算机视觉等方向的发展得到优化, AI在安防、零售、物流等领域的应用,也是各个行业的运行效率大为提升。

人工智能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自2016年AlphaGO战胜李世石九段的消息传出后,人工智能的热度始终未减,这也使一些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纷纷布局人工智能,人力资本和资金开始大规模涌入。

热点、趋势、动态

对于人工智能各个子分支技术领域在2019年度的发展,做一个初步的预测

第一,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基本不会有革命性的突破。无论是机器学习,深度学习还是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等子领域,都只会是基于现有的基础理论做进一步的细分,完善与探索。笔者认为,在2019年,人工智能基础理论研究方面,不会出现颠覆性的突破与创新。不过迁移学习,强化学习,元学习等更细分的子领域,在基础理论研究领域是新的方向,在未来几年,或许会有颠覆性的理论创新出现。

第二,以七巨头为首的大公司会不断推出各种开源框架,或者完善现有的各种开源框架。比如Facebook,Google, Microsoft 以及BAT等大公司,可能会继续推出并完善机器学习/NLP/计算视觉等子领域相关的各种开源软件框架。中国的BAT三巨头以及以科大讯飞,商汤科技,云丛科技,旷视科技,依图科技等独角兽企业在人工智能行业的开源界,在2019年可能会有更大作为。

第三,AI芯片领域会有新的发展与突破,各种专业领域里的AI芯片被成功研发出来并上市投入使用。美国的Intel, 英伟达等芯片巨头,在2019年度的可能会推出新的产品,以支持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其垄断性的霸主地位在2019年度将会继续保持不可撼动的地位。中国阿里巴巴投资创建的平头哥半导体公司,地平线,比特大陆等中国芯片研发公司在2019年度可能会有大的作为,尤其是平头哥半导体公司,由于其资金雄厚,招揽了最顶尖的科技人才,值得期待。在AI芯片领域,中国与欧美等传统高科技强国,难得的几乎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以BAT为代表的巨头,高度重视并投入巨资研发AI芯片,是中国AI芯片能赶上美国的重要依靠!

第四,自动驾驶领域,无论是在中国还是美国,在辅助驾驶方面都可能会有较大的发展。百度公司与汽车厂商的合作,在辅助驾驶领域,会有较大的发展。比如会有更多相关安装百度公司DureOS系统的汽车上路投入商业运行,尤其是在一些封闭式的环境里,比如一些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等。在以Tesla和Uber等巨头的强势推动下,美国在自动驾驶领域有可能会有突破。但是从全球范围而言,L5级别的自动驾驶(完全自动驾驶)在2019年基本不会出现,这个需要全球人工智能业者们继续努力,克服各种困难,做更多的探索与测试。笔者认为,十年甚至更多年以后,才有可能有真正的L5级自动驾驶的汽车投产上市。

第五,在中国乃至全球,将会有更多的人改行从事人工智能方面的工作。由于最近几年人工智能在全球的大热与兴起,旺盛的需求与有丰富经验的专家的极度短缺,使得人工智能方面的从业人员工资水涨船高,超出普通人的想象!一些大公司的机器学习算法工程师,毕业生年薪50万已经是白菜价;拥有顶会论文,或者专利的人工智能专业博士,毕业生年薪能达到80万。。。这些都使得很多人对人工智能行业趋之若鹜,包括笔者在内,各行各业的人在努力改行试图挤入人工智能行业,希望在这个行业里分得一杯羹。不仅仅是程序员,数据分析工程师,数据库管理员等已经非常接近人工智能的技术工种,甚至是非计算机行业从业人员,乃至文科背景的人都想改行做人工智能。在2019年,这种各个行业从业人员通过考人工智能研究生,参加相关培训班等方式,往人工智能方面靠拢或者转型的现象会继续火爆的存在。


投资、并购、重组

东方微银完成千万级美元B轮融资,Ventech China领投

2月27日消息,东方微银完成千万级美元B轮融资,由Ventech China领投,达泰资本跟投。

东方微银成立于2015年,为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东方微银应用人工智能及开创性的数据算法,专注于小微企业税务数据的解读与金融化应用,以智能决策系统、多元化的金融产品、基于数据整合、产品设计、模型构建、系统实施及上线运营的全流程服务,通过企业大数据与银行金融服务的有效对接,向银行提供一体化线上信贷风控解决方案及运营服务,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贵慢问题。

以“互联网+大数据智能化”为切入点,东方微银专注于提高自身税务数据处理技术和产品研发能力,面对关键的企业税务数据,在企业自愿申请授权的前提下,依据企业的税务登记信息、纳税信用等级、纳税申报、缴税情况、财务报表、税务违章等多维度涉税信息,结合其他反映企业信息的多维度数据,还原小微企业的经营行为、信用水平以及风险状况,有效的运用大数据为小微企业勾画清晰的画像。

东方微银搭建的智能决策平台则帮助金融机构对企业贷后经营进行监控,还原企业异常行为及风险状况,帮助金融机构多维、实时、有效地预判企业风险,并提供智能化预警方案。通过覆盖贷前、贷中、贷后进行分阶段精细化管理,智能决策引擎系统在帮助金融机构夯实信贷结构的基础上,拓宽了信贷服务界限。

目前,东方微银合作省份已达十多个,累计与近30家银行签订了合作协议,覆盖大型国有银行、股份制银行、城商行、农商行等主流的银行类型,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重庆银行的“好企税抵贷”、桂林银行的“桂银乐税贷”等。

Ventech China 管理合伙人Eric Huet认为:随着中国实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普惠金融市场份额的不段扩大,利用科技手段解决授信难题,以大数据量化个体表现的市场需求也会持续增长。我们也相信以东方微银在金融科技领域的丰富经验和强大的业务开发能力,会被市场青睐。

杭州国芯科技完成1.5亿元B轮融资,专注物联网人工智能芯片

2月25日消息,杭州国芯科技正式宣布获得1.5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领投,创新工场跟投。

资料显示,杭州国芯科技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数字电视、家庭多媒体及人工智能领域的芯片设计和系统方案开发。公司开发的数字电视芯片产品已遍布全,是全球领先的机顶盒芯片供应商之一。同时公司深耕人工智能领域,率先推出面向物联网的人工智能芯片,拥有自主研发的神经网络处理器、指令集及编译器等核心技术。

据悉,本轮融资完成后,国芯将进一步加强在芯片、软件、算法等核心技术领域的投入,加速新产品研发,为业界推出更多创新并实用的产品。

专注物联网人工智能芯片

国芯的创始团队来自浙江大学信电系,成立之初抓住了数字化浪潮,一直深耕在数字电视芯片领域。18年的发展,国芯经历过各种酸甜苦辣。

2000年前后,有种说法比较流行:一流的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技术,三流企业做产品。当时国芯团队在参与负责国家数字电视相关的标准研究,就认为要朝着一流的企业目标前进,但没有产品的支撑,没有良性的现金流,企业很难生存。2001年-2003年,国芯一直没有产品,就靠不断引入新的投资人,向股东借钱过日子。

国芯科技CEO黄智杰当时也在创始团队,就隐隐感觉到了没有产品对公司生存带来的压力。2004年,国芯转入芯片产品研发。产品的成功研发和销售,把公司带到了靠技术和产品立足的发展阶段。

黄智杰回忆道:“这件事对我感触很深。做企业一定要有好的技术,同时也要有好的产品,才能持续发展。特别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不能纯靠PPT讲故事。”

2015年,国芯开始进军人工智能领域。目前,国芯员工总数约300人,80%以上为研发人员, 专利达五六十项。

一般情况下,一颗芯片需要百万级以上规模出货量才能收回成本。目前,国芯机顶盒芯片年出货量超3000万颗,并已经累计出货超过3亿颗,产品远销欧洲、南美、中东、非洲、印度等世界各地。

身处人工智能大浪潮下,国芯又深入AI芯片的探索和研发,自研神经网络处理器gxNPU,针对性打造多核异构的AI+IoT芯片,并于2017年发布业内首颗物联网AI芯片GX8010。此款芯片具有低功耗、高性能、高集成度等特点。

如今,该芯片已在智能音箱、智能家电、语音电视、儿童机器人等多个场景量产落地,服务了Rokid、出门问问、奇虎360、京东京鱼座、科大讯飞、思必驰、创维、TCL等企业。

黄智杰表示:“早在几年前国芯已经察觉人工智能将对各个应用领域带来革命性发展机遇,开始对人工智能技术做战略部署,并首发面向物联网市场的AI芯片,赋能物联网产品深度学习能力、保障用户隐私安全和提升用户体验。这次B轮融资得到国投创合基金和创新工场的参与,是对国芯在深耕物联网AI芯片从国家战略层面和市场发展空间的充分认可和支持。”

本轮投资领投方国投创合基金管理有限公司TMT团队表示:“人工智能是我国重点支持的战略性前瞻性新兴产业,AI芯片是人工智能应用之本,处于产业链核心位置;杭州国芯早期对国家数字化广播做出贡献、近几年深耕人工智能芯片研发,推出的产品兼具创新性与实用性,市场潜力大,将推动物联网行业加速人工智能化。本轮融资中,国投创合以旗下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领投杭州国芯,希望籍资本之力,支持杭州国芯发展产业核心竞争力,在人工智能芯片领域树立、扩大国产品牌的影响力,带动我国人工智能产业健康、快速发展。”

“想做好芯片,要有坐十年冷板凳的准备”

一个全新的芯片从立项调研到产品定义、研发、量产、推广等,整个周期很长。“这里面很重要的一点是,你在开始做产品规划和定义时,还需要预判几年后,芯片满足的市场需求。而且还要有市场竞争力,这是很难的。”黄智杰分析,“芯片不像APP产品,今天有个idea,召集一批工程师开发,通过测试就可以上应用市场使用了。”

相比其他公司,黄智杰分析道:国芯专注芯片研发已有18年,在芯片设计和软硬件系统解决方案上有较完整的技术体系和团队;其次,还具有较好的产品规划和管理体系,能从未来的应用场景出发,去定义芯片产品的能力和经验;可以在必要时,为客户提供完整解决方案;最后,因为在机顶盒等领域的打磨,国芯在产品成本控制方面很有经验。

创新工场合伙人方益民表示:“AI+IoT这两者结合带来的市场机遇将会是十分巨大的,而杭州国芯科技作为最早投放面向物联网AI芯片的公司之一,具备强大芯片设计和市场推广能力,不止洞察市场先机,并且成功支持客户项目批量生产,真正做到科技与市场结合。人工智能领域一直是创新工场的重点投资方向,相信通过本次国芯B轮融资的投资项目,可以促使双方在人工智能领域创造和应对更多机遇。”

长期以来,中国在CPU、GPU、DSP处理器设计上一直处于追赶地位,绝大部分芯片需求依靠国外。中兴事件之后,国内对发展“核心技术”的重视程度直线上升。

从去年开始,投资市场已经出现了“芯片热”,阿里、华为、百度等巨头,集中力量研发,而创业者也开始前仆后继涌进芯片领域。但芯片投资难在其产业链很长,流程很复杂,一次流片的成本可能就高达几百万美元。

做芯片不是一蹴而就的,黄智杰表示:“行业里有句话,要做好芯片,一个芯片公司成长到比较好的阶段,没有十年的冷板凳,成功的概率不会大。但现在整个产业环境越来越好,加上芯片技术和人才的积累,中国的芯片公司会越来越多进入到核心的芯片。”

人工智能公司意能通获A+轮3000万元融资,今年进入快速市场化阶段

3月2日消息,意能通近日完成 A+ 轮 3000 万元融资,由元禾厚望领投,多家知名投资机构跟投。

据悉,意能通成立于 2015 年,是一家智能语音系统研发商,基于搜索引擎、机器学习、深度学习、大数据分析等技术,研发了一款智能蓝牙耳机,可通过语音交互,帮助用户安排日常生活、工作,广泛应用于机器人、智能家居、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硬件。

目前,意能通主要瞄准各领域中的 KA 客户,已经成功服务尚德机构、圆通快递、中国平安、工商银行、同程艺龙等国内百余个头部企业,2018 年营收水平在千万级别,预计今年进入快速市场化阶段。

谈及本轮融资后规划,意能通将从三个方面出发:在人工智能电话语音客服产品上进行更多的研发投入,进一步提升 AI 客服的交互、分析和判断能力,由效率提升工具发展为企业运营智慧提升工具。进一步扩充人工智能基础技术研发团队,将将人的作用或认知模型引入到人工智能系统中,建设人机混合智能,进一步提升YNT.AI系统的性能。建设YNT.AI技术开放平台并开放资源,向行业输送人工智能语音交互能力,建立行业评价和测试标准

专注AI+大健康,健康有益获近亿元A轮融资

1月31日消息,健康有益正式对外宣布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信国际领投、仁爱资本等跟投,投后估值近10亿元。本轮融资后,健康有益将持续强化AI技术及专业能力的研发投入,全面实现全行业的健康医疗科技赋能。

健康有益成立于2014年9月,专注于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的技术创新,深耕健康医疗智能化服务升级,目前已涵盖在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知识图谱领域80%的AI核心技术,构建完成千万量级的健康医疗专业知识体系。旗下产品服务包含AI技术开放平台、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健康医疗管理系统、机器人系统以及健康医疗完整解决方案。

在2018年,健康有益宣布平台化发展战略,其核心产品Health AI开放平台正式上线。Health AI可面向B端市场及开发者输出健康医疗领域的AI技能产品、专业产品、管理系统等产品服务。截至目前,Health AI开放技能已达百余项,先后为华为、科大讯飞、小米、京东、oppo、vivo等300余家合作伙伴输出AI技术和专业服务,后台调用量近20亿次,覆盖用户超过5亿。预计2019年末,整体开放技能将扩容至500余项,同时将有节奏的向中西医辅助诊断领域延伸,逐步推出提升医护效率的辅诊技能及相关的AI产品服务,全面覆盖智慧家庭、智慧社区、新零售等诸多场景。

基于不同场景、不同载体的服务升级需求,2018年,健康有益同时发布了Health OS健康医疗人工智能操作系统。Health OS基于AI技术及健康医疗专业能力,为智能家电、智慧家居、智能穿戴、家用医疗设备、家用健身设备等赋予能听、能看、能说的能力,使其从简单的数据读取、分析,升级为个性化智能健康管理终端。

多元化的产品布局,使健康有益的商业化及全维度的健康医疗解决方案迅速落地。目前健康有益已涵盖智能化健康管理服务体系建设、技术服务支持、产品供应、运营管理、培训维护等全方位服务。2018年,在智慧家庭场景中,接入设备已超过10万+,使IoT实现基于人体健康状况的个性感知、实时响应与智能控制;在智慧社区场景中,先后成功落地上海静安区、闵行区内的50多个社区,覆盖20余万居民及6万老人;在新零售领域,为视光、体检、保险、医药、保健品等企业及健康管理连锁机构提供AI健康管理的智能化服务升级。

随着亚健康人群的日益扩大,老龄化趋势加深,用户对日常健康管理的需求愈加旺盛,使软硬件设备、健康环境的智能化升级需求加剧。连续投资健康有益的汉能投资集团董事长陈宏表示:“健康有益在AI大健康赛道已经站稳脚跟,AI及专业能力已成为健康有益的核心竞争力,研发、迭代能力将远超预期。目前产品市场化步伐稳健,未来商业化前景可期,充分看好其成长性。”

据悉,健康有益在完成本轮融资后,本年度还将再度启动下一轮融资,预计将远超当前融资额。


上市公司/标杆企业研究

碳云智能商业全景图:这家“算生命”的公司究竟想做什么?

在成为独角兽一年之后,碳云智能终于露出了想要打造的终极形态-——生命健康界的BAT。

2017年1月5日,碳云智能举办“数字生命高峰论坛暨全球联盟招募大会”,首度公开其打造的数字化健康管理平台——觅我™(Meum™),同时宣布斥资4亿美元投资7家公司并成立数字生命联盟,碳云业态初现端倪。

那么碳云处在什么赛道上,其核心能力是什么,商业模式是什么?数字生命联盟究竟是怎样的业态?碳云又为什么要选这7家公司投资?

碳云智能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覃璞首次向贝壳社披露“云”上的商业全景图。

碳云智能可能是最另类的“华创”—— 2016年4月,公司成立半年之时,就获腾讯领投10亿元人民币,估值超10亿美元。

不过,碳云最另类之处并不在以上——其立志要成为的是数字健康管理行业的BAT。

觅我™是个怎样的平台?

通过觅我™,碳云要构筑的是一个数字健康管理的产业链条—— 上游对生命数字量化(Digitalizing Your Life),中游对数字生命分析理解(Knowing Your Digital Life),下游对健康管理和应用生态(Managing Your Digital Life)。

类似于阿里的电商平台,腾讯的微信,或者百度的搜索引擎,觅我™是一款自带使用价值的开放平台。具体来讲,觅我™在B端向合作伙伴开放接口,提供以配型数据驱动的增值服务,在C端向个人用户提供数字生命量化工具,并将根据用户的健康需求对接平台合作伙伴的定制应用:在具体的数字生命量化过程中,觅我™根据量化程度的不同,提供“入门”、“筑基”、“真我”和“超凡”4档检测服务包,检测数据量级从100万到100亿个数据点不等。

碳云智能合伙人兼高级副总裁覃璞接受贝壳社记者专访时表示,觅我™平台上提供的标准检测包背后是一个数字生命银行,这个数据银行由三部分能力支撑—— 消费级生物样本库、个人生命健康档案托管库和人工智能开放平台:其中,生物样本库(湿库)用于用户生物样本托管保存和测序,深圳北部碳云“微伴”生物实验室等平台,目前能支持多种组学的测序工作;相比传统的生物实验室,碳云的数字生命银行还建立了个人生命健康档案库,可以帮助用户记录生活环境数据、健康行为以及其他健康表型数据;最后,人机混合的智能管家接口可以与用户互动,并将联盟的服务精确定制匹配用户此状态下的潜在需求,形成一个可以个性化连接健康供需两端的开放平台。

用覃璞的话说,如果把一个人比喻成一段生命程序,那么我们可以观察这段程序本身(起点如基因遗传信息,过程如蛋白质组、免疫抗体等),观察其运行的环境(外环境比如气候,内环境比如肠道微生物等),观察其运行的结果(身体成分比例,运动能力,病征等)。在一段时间干预行为的前后,记录对照这三种观察的数据变化,就有机会帮助这个人理解自己的生命规律。检测级别和频次越高,这种理解程度才越深,健康管理方法才越个性化。

碳云的核心能力究竟是什么?

碳云智能的核心能力,就是针对全景、全时、全民级别的多维数据综合处理能力。换句话说,这是一种基于系统生物学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碳云智能所投资的SomaLogic、HealthTell提供了高通量蛋白质组和免疫组的数字化能力;Imagu Vision Technologies和般若系统,使得通过智能硬件捕捉体征、行为和环境等数据变得更加方便和高频,并与碳云总部的团队一起支撑人工智能计算能力;PatientsLikeMe的患者自我报告体系,便于量化主观感受并形成了同类人群的社交网络。

在上述有些细分领域,市面上能找到占有率更高的竞品。例如,在基因组测序领域,有龙头企业华大基因;生物银行方面,英国、丹麦、美国都有政府主导的大规模生物样本库;IBM、Google和百度的人工智能技术也都日臻成熟。 “但真要把这么多维度的生命数据组装起来,难度就上去了。”覃璞表示,像碳云智能这样有能力做海量生命数据整合和转化服务的公司,市面上并不容易找到第二家。

成为用户的精准健康买手,下一步的生意模式

通过对个体生命的数字量化,使得个体不同时间点的生命活动信息,都能以数字化的方式被保存下来,随后的个性化健康管理也就变得可能。碳云智能目前的健康管理计划主要体现在两方面:

1.理解你的生命:人工智能分析用户的生命大数据,以及相对人群的特征分组情况,生成该用户的数字模型,辅助用户和他们授权的健康管理者进行互动,同时隔离原始数据和分析结果,以帮助用户管理其授权和保护隐私。

2.管理你的生命:用户可以购买申请一系列健康管理计划,每个计划管理一个目标主题。在计划中,用户可以授权第三方健康管理者,根据其个体情况,更有针对性地提供干预建议和方案,有依据地评估干预的效果并持续优化。

举例来说,在其中纤体计划中,体重管理师可以根据用户的肠型、心肺功能和代谢水平,来设计整体的运动和营养方案,从而帮助用户达到个性化安全纤体的目的。在马拉松个性化训练计划中,用户则不仅仅是单纯获得一个适合自己的配速训练月历,还会获得为其匹配的专业装备和运动营养配置,专业教练则能够在人工智能辅助中,根据心率等传感设备传回的数据波形,实时监测指导调节配速节奏,并预防肌肉和心肺的风险事件。在这一个计划中,用户如果按传统方式,自己单独购买运动装备、专业陪跑教练、健身房教练、运动营养师、营养补充剂和运动伤害保险等等一系列产品和服务,可能比参加这样一个整体方案花费更多,需要花更多精力甄选,也没有这样的个性化体验。

特别地,高端特需用户和他们的家人可以申请加入更高级别的“极客计划”,他们得以提前体验所有的生命量化服务,即便是需要通过那些还未大规模量产、成本较高的芯片或智能设备。他们也可以由私人专属的健康管家,协调更多的科学家和健康领域专家,获得更好的健康体验活动和管理服务。换句话说,这个目前仅限邀请的极客计划,就像数字生命银行中的私人银行。

与微信、支付宝和百度搜索平台一样,这是一个高度依赖生态的模型。覃璞承认,要实现这种生态,碳云和其生态内的下游公司就不能只是一种类似商城和入驻商户的松散关系。

因为“每一家下游企业都有一种具体的产品和服务形态,我们需要认真分析挖掘他们的现有健康解决方案,找到其产品潜在的可配置能力,帮助合作伙伴升级他们的产品,使其可以精准匹配特定人群的需求,从而纳入某种健康管理计划。”当前,大多数健康相关企业仍只把“基因”作为一个贴金手段,并没有真正沉下心来愿意去挖掘精准化的价值并承担成本。“所以今年我们主要想打通的商业模式,其实是作为用户的健康买手,从而精确管理他们的健康需求,带着客户去找下游合作伙伴,快速在联盟内形成端到端的闭环,与用户、合作伙伴实现价值共赢。”

华大基因与碳云智能

要理解碳云智能这家从技术形态到商业形态都略显不可捉摸的公司,不得不说创始人王俊的基因专业背景——他在华大基因的16年。

1999年,北大生物系毕业的王俊加入华大基因,随汪建一起参加了人类基因组计划,成为华大最年轻的元老。2012年,他担任华大基因研究院执行院院长,后出任华大基因CEO。在任期间,他成功主持收购CG,以及华大科技与华大医学的融资和重组。2015年7月,王俊卸任CEO,调职为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关注前瞻业务发展的新业务机构的负责人。3个月后,王俊出走,创立碳云智能。

关于华大“二当家”王俊离开的原因,外界普遍猜测跟华大科技业绩不理想,华大基因海外上市计划失败不无关系。但实际上,根本原因还在王俊和汪建各自主张的发展路线有不同侧重。

去年,汪建在央视《对话》栏目中提出了他的志愿,称要在10-20年内:把全世界8.7百万个物种全部数字化,把中国人的基因组全部数字化;要将国家基因库打造成像世界银行那样的基因库,变成世界级的基因研究平台。

汪建非常清楚自己在做什么,他在节目中表示,“这样的成本,靠商业是不可能实现的,商业逻辑在这些事情面前是行不通的,我们(华大)不是在认识或改变世界,我们是在真正的造福人类。”

而对于出生于70年代的王俊来说,经历了80年代的改革开放和90年代国企私有化浪潮之后,他似乎看到的更多是资本和商业背后的力量。碳云成立一年多的时间里,科学家出身的王俊考取了基金管理牌照,运用资本之力快速搭建出一个生态雏形。

从所处行业到商业模式,华大基因和碳云智能都走上了截然不同的发展道路,按照尹烨、覃璞的说法,两者并不形成直接的竞争关系。在《对话》中,汪建提及王俊,称后者离职后仍经常回来找前者交流,两人经常一谈就是几小时。汪建引述王俊的话说:“你(汪健)是临床大夫出生,所以你更多从病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我(王俊)在北大所学的,就是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角度看问题,我回来的时候,一定会把全新的成果带回来。”



个人用户登录 机构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会员注册
注册类型: 个人 机构








发送验证码

找回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邮箱绑定
更换手机


委托人权限登录

由于个人隐私既客户权限问题请点击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查看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