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银观点

谷银基金行业月度简报 | 新能源汽车行业的“浴火重生”

2018-09-07 投资部 孙钢德 阅读

导语: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政策层面上产业环境的骤变,未来,这一行业将呈现何种趋势?

高端制造产业版块

政策、法规、知识

2018年,新能源汽车行业面临政策层面上产业环境的骤变——补贴政策于18年提前退坡、“双积分”政策于18年4月正式实施、外资限制逐步松绑,计划于18年6月在自贸试验区范围内开放新能源汽车股比限制的试点。新能源补贴政策正转向扶优扶强,推动形成优胜劣汰的市场机制,新能源汽车行业淘汰赛已经开始。

退坡表现:补贴力度减小、技术门槛提高

乘用车

相比于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力度缩水最小。这体现在两方面:第一,新能源乘用车在过渡期(2018年2月12日至2018年6月11日)的补贴系数为0.7,而新能源客车和专用车均为0.4。第二,虽然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金额在总体上呈下降趋势,但最高档补贴金额为5万元,反而较过去的4.4万元有所提高。相对于客车和专用车,乘用车对技术含量的要求较高,这也体现了政策对技术进步的鼓励。

2018年的补贴标准相比2017年,除了低续航里程车型的补贴大幅下降、续航里程划分更细之外,对动力电池系统的质量能量密度和百公里耗电量都提出了更高的门槛条件,能量密度的最低补贴门槛从90  Wh/kg上升到105Wh/kg。2017年新能源乘用车的补贴幅度相比2016年各项均下降20%。

客车

新能源客车的补贴缩水幅度可用“跳崖式”来形容,补贴上限从2017年的30万元调整为不超过18万元。

这可能由两方面原因造成:第一,新能源客车对电池技术含量的要求较低。相比于新能源乘用车,客车自重较大,电池空间较大,对电池功率密度等参数要求较低,对客车的大力补贴将不符合政府鼓励技术进步的初衷。  第二,目前市场对新能源客车的接受程度较高。相比于新能源乘用车,客车,尤其是通勤客车,通常运行时间与路线固定,充电基础设施较少、充电时间长等目前的电动车痛点对其影响不大,而在燃料方面则可省下一大笔开支。新能源客车已经依托补贴成功地打开市场,相对燃油车有一定的竞争力。

 2016-2018年新能源客车补贴幅度比较

政策导向偏向于纯电动客车,插电式客车相对于纯电动客车补贴缩水幅度更大,技术门槛也大幅提高,要求节油率从40%上升到60%。在车长方面,由于补贴上限由车长决定,10M以上车长的新能源客车在近2批推荐目录中占比较高;在电池系统能量密度方面,补贴的最低要求从85Wh/kg提高到115Wh/kg;并且新提出了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Ekg)的要求。

专用车

专用车的补贴力度也下调明显,最高上限从20万元下调到10万元。相比于已经取得了不俗市场成绩的新能源客车,新能源物流车尚处在劲头正足的起步阶段。此次的“一盆冷水”可能出于以下三点考量:一,新能源专用车对电池性能参数要求不高,不符合目前扶优扶强、鼓励技术的补贴政策需求  二,开放路权等地方政策的支持,使新能源专用车有一定的市场优势,尤其在城市配送方面。三,提高补贴技术门槛,避免新能源专用车重蹈早期新能源车企“散、小、乱”的“骗补”覆辙。

2017-2018年新能源专用车补贴力度比较

新能源专用车是以提供驱动动力的动力电池总储电量为依据,采取分段超额累退方式给予补贴。补贴技术门槛方面,对专用车装载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要求从90Wh/kg提高到115Wh/kg;对单位载质量能量消耗量要求从不高于0.5Wh/km.kg提高到不高于  0.4Wh/km.kg。

补贴退坡是必然,财政难以支持

2016年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补助资金的最近一次清算审核时间是2018年1月18日;与此同时,相关部门即将面对2017年77.7万辆已售新能源汽车所产生约800亿元人民币的补贴金额;以及随时而来2018年更多新能源汽车销量所带来更大规模的财政补贴。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扩大,若不下调补贴,无论是中央财政还是地方财政,都将面临越来越大的支出压力。与此同时,随着技术的提升,市场的扩大,针对新能源汽车继续给予财政补贴更像是一种“劫贫济富”的锦上添花,而非雪中送炭的政策行为。

回归市场化

市场化有两方面:第一,新能源车与传统汽车的竞争。要想让新能源车代替传统汽车市场,必须靠自己的竞争力而不是补贴。补贴逐步退坡,倒逼企业技术升级、压低成本,提高对传统汽车的竞争力。

第二,新能源车企间的竞争。取消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有利于新能源车的竞争回归到“用产品说话”,淘汰行业内没有竞争力的企业,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份额,以龙头企业带动整个行业的技术进步与市场成熟,达到“良币驱逐劣币”的效果。

纠正畸形发展

目前A00级轿车在新能源乘用车市场份额占比在50%以上,而传统乘用车市场,A00级轿车市场份额不足1%。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在供给侧出现了符合政策导向,而非消费需求导向的畸形化发展趋势。逐步取消新能源汽车财政补贴,将有利于市场结构的调整。淘汰一批粗制滥造的A00级车,同时倒逼车企提升技术,开拓高端市场。

2015.1-2018.2中国新能源乘用车主要细分市场销量结构

未来展望

目前的主流预测是:2019年补贴政策将不会退坡以稳定市场。但回顾过去,补贴退坡的进程一直在加快。2014年底,工信部在《关于公开征求2016-2020年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支持政策意见的通知》中提出:2017年纯电动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补助标准在2016年基础上下降10%,2019年补助标准在2017年基础上再下降10%。早前,工信部就已明确,2016  年-2020 年,新能源车国家补贴标准将逐步下调。其中,2017 年-2018 年补贴标准将在2016 年的基础上下调20%,2019年-2020  年补贴标准将在2016  年的基础上下调40%。2018年2月13日四部委发布《关于调整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将补贴退坡又提前一年。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还会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三年时间,业内对此解读为中央政府对新能源汽车行业补贴政策的退坡年限确定。

热点、趋势、动态

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大趋势 高端化 轻量化 智能化

随着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的逐步调整,新能源汽车产品进一步升级和技术高端化将成为大趋势,特别是新型动力电池产业化,轻量化,推动智能网联化等方面,有望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迎来突破。在业内普遍看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未来可能会呈现三大趋势。

一是市场竞争加剧。一方面,新能源汽车主流企业均加快了新产品上市的节奏。比亚迪、北汽新能源、吉利、广汽、奇瑞等加速推新品。外资企业方面,大众、日产、丰田等外资企业也加快了在中国推出新能源汽车产品的步伐。

二是技术升级加快。有车企技术部门负责人告诉记者,新能源车技术升级未来一段时间内会出现三大变化。首先是到2020年新型动力电池将实现产业化。其次是轻量化,产业将逐步形成以铝合金、复合材料为主的整车轻量化技术平台,推动技术开发能力和产业链形成。再次是智能网联化,产业逐步实现驾驶辅助技术产业化应用,形成部分自动驾驶技术平台。

三是自主品牌将加大国际合作的力度。业内人士表示,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和国际产能合作的深入推进,中国汽车工业的国际化发展也迎来了契机。新能源汽车作为国家战略的经济支柱产业,应抓住有利时机,加强国际化合作。

新能源汽车产业体系形成,进入稳定增长期新能源汽车属于新兴产业,产业链长,涉及多个行业的发展;与传统汽车行业不同。“三电”(电池、电机和电控)取代“三大件”(发动机、变速箱和底盘)成为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传统汽车经过百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成熟和完整的产业链条,经过多年的市场竞争,随着汽车产业的资产投资规模的门槛越来越高,汽车行业已经形成了较为稳定的格局。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引入更多的行业加入的汽车行业体系,也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

新能源汽车对传统汽车的改变不仅在驱动力的改变上,还能够提供了一个完全不同的产业链,带动相关产业的上下游的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孙钢德1.png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指出,2009年以来,新能源汽车经历了产业导入期、快速增长期,开始进入稳定增长期。虽然国家对新能源补贴开始退坡,但在技术、投资以及其他政策引导方面来看,新能源汽车仍有动能进行稳定增长,并保持40%左右的复合增速。

上市公司研究

——传统车企加速转型布局

2018年比亚迪(002594)新能源车全球覆盖城市将由200个扩大到400个,主推10万元以下微型电动车。此外,2019年比亚迪将增加3万个充电配套设施;北汽新能源发布“擎天柱计划”,计划2018年-2020年,以北京、厦门、广州等城市辐射展开,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运营平台和梯次储能运维平台,建成换电站1000座,运营车辆10万台;吉利将开发多款电动车型、混动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2018年计划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车型。

孙钢德2.png

——共享汽车前景光明,规范运营有待加强共享汽车的优势与隐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时租赁汽车都是新能源汽车,虽然随借随还、自由支配吸引着用户,但充电桩的数量与共享汽车数量不匹配,以及还车点的缺乏,导致行业运营效率低,共享汽车便利性不足。

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团等互联网巨头,北汽集团、上汽集团(600104)、首汽集团、吉利汽车等传统汽车生产商依旧纷纷进入新能源共享汽车行业。随着共享汽车运营规模的不断扩张和运营区域的扩大,共享汽车的经营难度和经营压力不断增大,行业规范运营有待加强。

——配套产业逐步完善

两会期间,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指出,充电基础设施仍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短板。虽然新能源汽车产业初具规模,产业链条相对完整,但是随着新能源汽车数量的持续增长,充电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剧,整体建设规模已经严重滞后。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我国各类充电桩达到45万个,车桩比约为3.8∶1,距国家规划的1∶1还有很大差距。充电技术是电动车发展的关键,未来电动汽车的充电趋势将是“私人交流充电桩日常慢充”与“公共快充补电”两种方式相结合;前瞻预计下一步是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鼓励无线充电、智能充电、大功率充电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支持加氢站建设运营。

孙钢德3.png

——中国特色新能源技术路线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以及燃气汽车、醇醚汽车、太阳能汽车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车。

目前,纯电动战略初见成效,但弊端也开始显现。因此,燃料电池、插电式、增程式作为技术补充方案等在某些应用领域的技术优势将得到更多的政策关注和支持。着眼未来,将重点突破动力电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电池电堆等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将成为发电主体能源,充电智能化将引发能源结构的巨大变革。

——动力电池回收体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存在诸多问题:回收利用法律法规尚不完善、回收利用体系尚不健全、回收技术和工艺水平有待提高、回收利用成本高但盈利难。

但同时,新能源车动力电池回收体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实施方案》完成,这将对动力蓄电池结构设计、连接方式、工艺技术、集成安装的标准化做系统梳理和规定,同时强化对废旧动力蓄电池回收、运输、储存等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进一步落实动力蓄电池编码制度及可追溯体系。

 孙钢德4.png



个人用户登录 机构用户登录
账号:
密码:
忘记密码
新用户注册
会员注册
注册类型: 个人 机构








发送验证码

找回密码

发送验证码


修改密码


邮箱绑定
更换手机


委托人权限登录

由于个人隐私既客户权限问题请点击输入身份证号码进行查看您的资料